西乡写字楼

浏览次数:595
  • 产品规格:
  • 发货地:广东省深圳市
关键词
西乡写字楼
详细说明
顺德:多层厂房和商服招商项目可分拆、登记销售


12月17日,记者从佛山市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获悉,该局正在征询《顺德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公众意见。该办法指出通过流转方式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不得进行商品房开发建设,另外产业项目用地用于多层厂房和商服用途的招商项目,可进行分拆、登记并允许销售。





2002年12月,为给广东省集体用地使用权流转寻找路径,顺德颁布《顺德市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之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在顺德全面铺开。2011年3月,顺德区政府又颁布相关规定,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有关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此次征询公众意见,是为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规范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秩序,保障集体建设用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集约利用。”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办法是结合顺德区实际和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迫切需求。





根据办法,今后顺德集体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必须纳入本区域建设用地供应年度计划,实行全区统筹安排供应。另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转租和抵押时,其地上合法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附着物随之转让、转租和抵押。


“通过流转方式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不得用于住宅或类似住宅的居住用房开发建设,也不得将地上已有的其他用途用房改为居住用房。”该负责人指出,经批准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及村居社区公寓除外。


为了激活实体经济,此次顺德区提出产业项目用地用于多层厂房和商服用途的招商项目的,可进行分拆、登记并允许销售。该局指出,该办法有效期为3年,实施后原《顺德市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终止收购星恒电源 万通地产跨界新能源遇挫


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马换换)本拟斥资近32亿元通过收购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恒电源”)涉足新能源领域,不料筹划近5个月,万通地产(600246)的愿景最终落空。12月16日晚间,万通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终止收购星恒电源的78.284%股份。


今年7月30日,万通地产首次披露了关于收购星恒电源78.284%股份的公告。彼时公告显示,此次交易星恒电源100%股权的估值为40.5亿元左右,万通地产收购星恒电源合计78.284%股权的交易总价款为31.7亿元左右。万通地产受让星恒电源近八成股权来自3个转让方,星恒电源第一大股东泉州市启源纳川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启源纳川”)出让其持有的星恒电源64.897%股权,第二大股东苏州晟迈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出让其持有的星恒电源6.72%股权,第四大股东陈志江出让其持有的星恒电源6.667%股权。


据了解,星恒电源目前的第一大股东启源纳川是上市公司纳川股份旗下的股权投资企业。


资料显示,星恒电源于2003年成立,主要从事动力锂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电池的二次寿命和梯次利用,其主要瞄准新能源汽车和轻型车市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星恒电源自2014年起开始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星恒电源近年来的业绩表现非常亮眼。财务数据显示,在2014-2017年以及2018年1-3月,星恒电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亿元、4.75亿元、10.18亿元14.36亿元以及3.08亿元;当期对应实现的净利润分别约为1315万元、3455万元、1.04亿元、2.02亿元以及3660万元。


而万通地产主要涉及房地产开发、销售与商业物业运营、房地产金融等多个业务板块,开发经营模式为自主开发销售为主,公司聚焦京津冀地区、上海、杭州、成都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公司的业务架构为“以住宅地产为主、商业多元业务为辅”。这也意味着,若交易顺利完成,万通地产将控股星恒电源,公司将增加新能源电池业务。遗憾的是,上述事项最终折戟。


对于终止收购星恒电源的原因,万通地产表示,公司与交易各方未能就本次交易优化及后续完善措施等重要法律及商业安排达成一致,加之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继续推进交易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综上考虑,公司认为本次交易无法按计划继续推进实施,公司决定终止本次交易相关事项。


据了解,历经2015年业绩亏损之后,万通地产的业绩在2016年开始回暖,尤其在2017年万通地产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3.56亿元,同比上涨了215.53%。根据万通地产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3.39亿元,同比上涨200.34%。


针对相关问题,商报记者致电万通地产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未有人接听。
西乡写字楼
2017年,在写字楼竣工面积总量同比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国内写字楼迎来大量的供应,其中就有10个新的甲级写字楼项目入市,建筑面积共计753,344平方米,这使得的甲级写字楼总存量突破千万大关,达1005万平方米。


进入2018年,北上广深等几座主要城市,仍有许多项目入市,但在写字楼总体投资增速下降的背景下,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新增供应的步伐有所放缓。这将对许多城市的甲级写字楼供需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改变写字楼租户和业主的动态关系。


另一方面,作为办公的延伸业态,联合办公面对眼前的蓝海,其总体规模仍在不断发展,城市布局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而关于该领域内模式的选择、规模的追求、盈利的支点等问题,终在各方主体的角力中逐渐清晰。


写字楼投资增速放缓与空置率难题


回看近几年的数据,2018年之前的几年中,尽管办公楼投资额、竣工面积逐年上涨,但投资增速却一直呈下降趋势;而新开工面积的增速从2015年开始就一直为负值。2018年前9月,办公楼投资增速、新开工面积增速、竣工面积增速皆为负值,表现较为疲软。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观点指数整理


显然,房企在利润平衡的过程中,现金流成为它们考量的重要因素,对商办市场规模追求的意愿已没有此前那么强烈。而缓流见沉沙,当增速不再成为主角,存量与空置率则变成了各座城市关注的焦点。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海、深圳、广州的写字楼存量分别为1048.6万平方米、880万平方米、500多万平方米以及466.6平方米。第三季度,四座一线城市的空置率总体较低,处于4%至15%之间;写字楼租金仍为最高,达442.4元/平方米/月。


前三季度,写字楼市场土地供应不断收紧,核心区域土地资源越发稀缺,导致空置率近期内上涨幅度不会过大;同时伴随着四环限增新建商办项目的政策加持,商业用地供给面临断档,拿地成本也将越来越高。在此形势之下,核心区商业用地及写字楼项目未来三年内价值有望推向新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观点指数整理


第三季度,上海写字楼在新增供应节奏放缓的情况下,由于市场可供选择多元,租户决策时间延长,同时加上受到P2P深度洗牌及共享办公进入兼并收购时代的影响,整体净吸纳量下降为13.1万平方米。该季度总共有32.4万平方米新增面积入市,于是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全市空置率环比小幅上升1.1个百分点至14.7%。


另外,在政策驱动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进下,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需求保持高位,但在第三季度,广州全市并没有新增写字楼供应入市,因此空置率降至4.3%,环比减少1.3个百分点,这也是广州写字楼市场近10年来的最低值。


相对于一线城市较为旺盛的租赁需求以及成熟的市场,二线城市空置率却普遍偏高,二线城市写字楼的存量大概在150至350万平方米之间,与一线城市有着较大的差距。第三季度,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写字楼的空置率皆处于高位,最高值达42.9%。


而城市写字楼空置率的压力,往往能在联合办公的发展中得到缓解。


比如,第三季度的联合办公品牌迅速扩张,Funwork、ATLAS在该季度均有5,000平方米以上的租赁成交,于是推动了城市空置率下降至25.5%。而由于目前宽松的落户政策及积极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不少创业公司及全国性的企业落户,预计未来写字楼市场租赁需求将持续旺盛。


而三季度,成都甲级写字楼市场保持上半年的活跃度,租金环比上涨2.4%。其中,正是由于联合办公、TMT行业需求旺盛等因素,令全市空置率环比下跌4.3个百分点。该季度净吸纳达11.26万平方米,至此,前三季度累计吸纳量已逾去年全年总吸纳量。


联合办公规模蓝海


自2010年开始,共享经济成为聚焦的热点,无论创业还是资本都在追逐这个风口。在共享经济中,往往涉及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作为共享经济平台,无论酒店短租、还是联合办公,都打破了原有的经济形态,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降低消费成本,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最终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近几年,人口红利下降、产能过剩、城市人口压力增加,为中国众多行业向创业创新转型提供了契机。而国家鼓励创业创新的利好,让市场主体新注册数量达到新高点。2017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924.9万户,同比增长16.6%,预计2018年将增至2244.4万户。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初创企业对联合办公空间需求的日益增加,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从2015年开始,联合办公行业就开始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数据显示,2017年底,联合办公达到约90亿元的市场规模,总管理面积为700万平方米。而截至2018年9月底,中国联合办公运营商平台已过300多家,总体运营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提供工位数达200万个。


预计到2022年,中国联合办公面积接近8000万平方米,占商业办公物业面积的15%。另一方面,目前中国联合办公的渗透率为2%,而在欧洲该项数据是4.8%,在伦敦甚至已经达到了7.1%。由此看来,提升渗透率的过程,就是国内联合办公逐渐兑现潜力的体现。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联合办公空间正在以平均每年不低于 50%的增长率增长。有预测数据显示,到2030年,至少有30%的办公空间成为联合办公空间。联合办公正在逐渐成长为未来主流的办公模式。


城市布局:往二三线下沉


毋庸置疑的是,联合办公在国内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在过去的几年间,一线城市的联合办公规模得到迅速的发展,经过2017年的规模竞速,进入2018年,联合办公企业运营的项目中过85%的网点分布在、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中。


但联合办公的布局仍然十分分散。例如,在和上海这种相对成熟的联合办公市场,在城市中只运营一个联合办公空间的联合办公品牌非常少。而在其他市场,比如深圳和广州,在城市中只运营一个联合办公空间的联合办公品牌有很多。


此外,我们可以看出,在布局的一线城市中,联合办公网点已经从产业园区、乙级写字楼等成本低廉的区域开始逐渐向城市地标性商办建筑内扩张,越来越多的联合办公网点入驻CBD、金融中心等具有高端写字楼的区域,租金坪效也逐渐升高。


一般认为,联合办公空间通常比传统办公空间密度更大,但往往更具成本优势。例如,新加坡一个典型的联合办公工位,可能比传统办公空间里的办公工位成本节约50%。即使考虑密度因素之后,联合办公空间的租用成本也比传统办公空间低5%左右。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经估计,目前国内各城市联合办公的平均租金水平中,以384元排在首位,上海、深圳、广州则分别以315元、235元、176元的数值分列其后。而经过新一轮的布局之后,联合办公已把业态范围拓展至一线城市以外;在新一线或二线城市中,杭州、青岛、南京、武汉、厦门等的平均租金则处在100元至150元左右。


许多中小企业对联合办公的需求仍在上升,而大型企业虽然不会用联合办公空间替换或上海的传统办公室,但是他们可能会在二线城市采用灵活的办公模式,建立分支办公场所。这为联合办公城市布局的下沉提供了动力。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优客工场作为全国布局较广、城市较多的运营商,其触角甚至已经伸向了襄阳等三线城市。此外,WeWork中国将于2018年拓展业务网络至8个新城市,其中就包括、苏州和武汉在内的二线城市。


而据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成都联合办公运营商数量占比达5%,重庆、厦门已占比3%,虽然与一线城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可以看出,非一线城市已逐渐受到许多联合办公品牌的青睐。


目前重庆已有雷格斯、德事商务中心(TEC)、梦想加、侠客岛、MFG等过10个知名联合办公品牌入驻,布局面积过12万平米。而成都除了早期入驻的雷格斯、TEC之外,此后的岛里、MFG、三文社区、梦想加、SOHO3Q以及WeWork等也纷纷布局。


未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联合办公品牌往二三线下沉的趋势还将持续。




规模追逐中凸显头部效应


近几年,在联合办公的风口下,各方主体争相入局。若从其创始人的履历来看,主要分为房企背景与互联网、创业背景。前万科高级副总裁毛大庆创立优客工场、前绿地执行副总裁胡京创立Distrii办伴、SOHO董事长潘石屹布局SOHO3Q等,都演绎了从地产界到联合办公延伸的故事。而互联网、创业背景的代表,则是氪空间、梦想加、纳什空间等品牌。


但无论是哪个类别的品牌,都在规模追逐中争夺话语权。


其中,优客工场延续着毛大庆生态圈股权投资、流量搭载,以及品牌管理输出的盈利逻辑,利用规模化的扩张覆盖更多的管理成本,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率,同时优化整合和优化配置现有的各行各业的服务体系,在优客工场的生态体系内共生共建。


基于此,优客工场开启了一轮并购扩张竞速,今年以来,它已陆续完成了对洪泰创新空间、无界空间、Wedo联合创业社、Workingdom、方糖小镇的并购,运营面积与网点数量进一步增长。与此同时,优客工场融资的步伐也在继续,估值已达到124亿元。


与优客工场一样,WeWork中国也有着自己的并购与扩张路途。今年4月12日,它宣布25亿元并购裸心社,并于7月份完成了B轮5亿美元的融资,为下一步发展提供“粮草”。目前WeWork中国的估值已高达350亿元。


此外,一直在对标WeWork的氪空间也不甘示弱。此前氪空间创始人兼董事长刘成城告诉观点指数,氪空间现在是扩张期,“规模优先,效益次之”,在保持20%净利率的基础上,正加快规模的拓展速度。根据他的预计,氪空间每月新增联合办公社区面积约5万平方米;若照此节奏,氪空间将在2020年底成为全球最大的联合办公社区。


而作为梦想加创始人之一的李文磊也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梦想加正在加速扩张,在三到五年内有上市的计划。






随着业内风投的推动,联合办公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各品牌规模的竞速中,该领域还会延续一段时间的整合,许多小品牌管理的联合办公空间会被整合到大品牌中,头部效应继续凸显。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运营面积前十的联合办公品牌,其管理的面积总和为383.3万平方米,占全国联合办公总运营面积的31.94%;工位数量前十名的运营商工位总和为56.6万个,已占全国联合办公工位数量的28.3%。


探索增值服务与智能办公


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联合办公的盈利模式往往也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联合办公运营主要还是依赖收租的“二房东”模式。即从地产商拿到低价写字楼,经过再装修后,租用给入驻企业,管理费或者租金的租赁差是基础收入。但在该行业的收入结构中,租金收入仍占比80%左右,增值业务收入和政府补贴各占10%。


业内人士有一个共识,即联合办公“二房东”虽可解决眼前盈利困境,但不可能一直做下去。租金并不能为共享办公从业企业带来大规模的盈利,在用户规模与品牌价值的基础之上建构的增值服务,才是联合办公行业后续盈利的关键点。


随着行业的整合,从业企业的业务模式逐渐完善,在用户规模积累至一定程度后,可以针对用户开展不同的增值服务。具体而言,联合办公可以提供交友、商务、成长及其他配套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做衍生,比如投资孵化、社群收入、撮合成交等。


比如氪空间,其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办公空间解决方案,具体有办公基础服务、多元生活服务、创投服务、企业生态服务等四类。因此,它的收入来源除了工位服务费外,还有来自包括与第三方企业合作提供的服务所带来的非工位收入。


而聚焦增值服务的软实力,还需要在硬实力上打造智能办公系统,这也成为行业发展的标准配置。不同于传统写字楼,联合办公空间更强调用户的体验。联合办公企业深耕用户实质需求,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办公智能化水平,提升用户体验。


如通过管理系统实现对联合办公空间人员流动的管理监控、通过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实现办公人员身份认证、考勤管理等,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办公场景服务。运营商们逐渐重视智能办公系统的打造。今年9月,优客工场宣布以2亿元并购智能化办公平台“火箭科技”,全力布局互联网与智慧办公,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据悉,完成收购后,优客工场将为火箭科技的智慧化解决方案提供线下使用场景,火箭科技则将帮助优客工场在智能会议、智能日程、智能门禁和智慧协作方式等领域展开大规模产品开发与智能办公模式创新。
西乡写字楼
写字楼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房地产行业发展,与买卖服务成为现在商业地产中的新的产业,2016年,写字楼发展态势良好,尤其是在一些国际化大都市,那么2017年,它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前景呢,我们看一下。
相当着名投资家之一美国江恩曾说过:顺应趋势,花全部的时间研究市场的正确走势,尽力保持一致,利润就会滚滚而来。可见,想要获取更多价值,率先了解市场至关重要。
市场需求量增加,助力写字楼市场前景叫好
根据相当新《CBRE大中华区房地产市场展望报告》数据整理显示:中国经济格局切换,向下的传统经济与向上的新经济交错而行,中资企业相对进取的经营态势将使其继续担纲写字楼市场新增需求主力,占比将从2016年的83.4%进一步上行。在传统金融业方面,2016年金融行业成为写字楼市场新增需求的主要来源,占比31.4%。而科技行业因行业整合迅速,办公楼需求也呈现增长迅捷而多变的特点。综上所言,中国写字楼市场需求量整体持续增加,这将助力2017写字楼市场前景叫好。
写字楼所处的位置,直接影响其发展前景和投资收益
当大多数人还把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当座右铭时,有远见的人,早已行动。在国内,、等一线城市市场,TMT(科技、媒体、电信)行业办公楼需求强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办公选址均倾向于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的优质写字楼。所以,不难看出,对于企业而言,在中国经济驱动下,企业房地产策略中交通便利与优越地理位置,仍旧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外媒报道,有消息人士指出,海航放弃租用香港中环交易广场三期8层的办公室,以减少债务。


据悉,业主香港置地集团已经为部分楼层招租。但该集团发言人回应称,不评论个别租约的传闻。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根据土地注册处资料,海航签署了一份为期9年的租约,原本于今年6月生效,直至2027年5月。其中,租金每平方尺140港元,相当于月租1200万港元。弃租后,海航每年可以节省约1.44亿港元。


另外,早前有报道指出,陷入财务困境的海航集团在中央及债权人施压下,拟洽售及退出多家中资银行、险商等持股,包括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逐步悉售德银股份以缩减资产负债表,亦正计划以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出售集装箱出租公司Seaco。


海航目标是将总资产减少约三分之一,至约8000亿元人民币。截至6月底,该集团总资产约1.1万亿元人民币。
上海首批千余套商业用房改建为租赁住房即将完成


申城首批存量商业用房更新改建为租赁住房的项目即将完成,分别位于长宁区和闵行区,两个项目将推出千余套租赁房源,预计今年年底完成改建工作,并为租客打造全新的租住服务。





为支持租赁住房市场发展,早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土地使用年限和容积率不变,土地用途调整为居住用地。


日前,记者走进长宁区昭化东路与曹家堰路交叉口的原环保大楼,这是一幢建于1996年的老旧办公楼,经过系列更新改造后,华丽转变为城寓级社区·华山路店。这也是申城首批租赁住房更新改建项目之一,目前更新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未来,这里服务对象主要是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追求的城市菁英,推出的租赁房源面积段有套内约40-65平方米和套内约83-110平方米。在紧邻地铁八号线江月路站的另一个存量改建租赁住房项目——闵行区浦江镇的城寓活力社区·江月路店,将满足更多年轻人才租住需求,主力推出套内23-33平方米、套内约40平方米的租赁房源。





“对于大部分租客来说,希望支付的租金相对较低,还可获得更多便捷的服务。未来,这里不仅是居住小区,还是社区,更是创业孵化区。”上海地产集团旗下上海城方租赁住房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郑华表示,除了提供租赁房源外,城方还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服务,包括文化娱乐、生鲜便利、轻食客厅、健身康养、形象美学和品牌食集等6大生活类配套,以及包括创新孵化、数字平台、科技物联、能源管理在内的4大发展类配套。以城寓级社区·华山路店为例,一楼有社区共享客厅——城方自营的“城方堂”,为租客提供轻食、社交、商务等服务的公共空间,这在每一个租赁住房社区均会配置;另外一楼还有特色商业等设施。城寓级社区·华山路店15-16层还设置有创客空间,为城市菁英人才提供相关配套服务。


据悉,“十三五”期间,上海规划新增供应租赁住房70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30万套(间)左右。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形成多主体参与、差异化供应、规范化管理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
西乡写字楼
-/gjifea/-

m.jingtudc.b2b168.com
top